全心思齐网

不争的事实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可能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理解为成功学。但是老子哲学不是成功学,不是说你不争就可以无所不能、无往不胜了。你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还是在争,只是以“不争”为手段而已。

“不争”一词蕴含着两重含义:

第一,不争名争利

老子虽然总是提倡“不争”、“无为”,但他的哲学并不消极颓丧。老子并不是让人放弃一切努力遁入山林,而是认为应当无私的为人类而努力,“利万物”,却不将成果据为己有。

所以《道德经》第二章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圣人(具有最高美德的人,最理想的统治者)顺应万物的本性处理事情,辅助百姓自我成就。万物兴起时不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事情办成了也不居功。正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泯灭。

可见老子认为,圣人主动成就大众的事业,功勋卓著。但是他们既不占有胜利果实,也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可以说既不争利,也不争名,是“不争”的典范。在圣人的统治下,百姓却感受不到圣人的存在,等等事情成功了,他们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呀。”在老子看来这正是统治的最高境界。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拾荒卖破烂的老人,靠卖破烂的收入供养了很多贫困儿童上学读书。这位老人可谓是“利万物而不争”的典型了,他感动了全国人民,成为所有人的道德楷模,正说明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不仅圣人自己不争名争利,还要让百姓们也不争名争利。因为在老子看来,自己所处的时代之所以这么混乱,就是因为争夺名利的人太多了!

争是因为人们的贪欲,也是因为生活资料的不足。有一句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当你饿了三天后,看到食物绝对会上去争抢,管它什么礼让,都会抛在一边。所以要在整个社会中消灭“争”,一方面要让人们生活富足安乐,一方面要去除人的贪欲。这是《道德经》第三章所说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在这里说的当然不是愚民政治,而是如何在社会中消除争端。

第二,不争论是非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可见,这一章说的“不争”指的就是“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要自以为是”。

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说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如果两个自以为是的人碰到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就会产生纷争。

针对这种情况,老子提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老子所说的“不争”,不仅是指“不争夺利益”,同时也指“不争论是非”,也就是要虚怀若谷,不要固执己见。真正对社会有利的人,一定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而不是整体夸夸其谈、争论不休的人。

老子认为,要让百姓不争论是非,统治者就不能崇尚贤人,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为什么老子这么说呢?因为只要统治者不崇尚贤人,百姓就不会为了显示自己能耐而争论不休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威信公众号:

梦露居士

匿名回答于2019-05-26 19:45:14


不争的事实就是事实很明显了,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不争事实就是说事实很清楚没有什么争议 诤应该是较书面的字,现在比较少用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 [argue]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诤,讼也。——《苍颉篇》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匿名回答于2019-06-12 15:58:53


意思是这些东西已经明确,所以说不需要去争辩,当我们去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只有你好好的去努力,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事实,当你看到事实的时候,都需要自己将这些东西全部都完成了。所以说当事实出现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尊重。

匿名回答于2021-11-18 21:40:2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