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古代童子发髻?

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 笺:"总角,聚两髦也。" 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陈书·韩子高传》:" 子高 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宋 苏轼 《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幼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岁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潘岳《藉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匿名回答于2021-06-30 20:58:4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