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人们认识客观事实的本质是实践嘛?

实践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物质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实践?或者说,实践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虽然其中也不乏某些可贵的思想和合理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一直未能形成科学的实践概念

1)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历史上的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曾这样那样地谈到过实践,但他们都把实践归结为纯粹的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是讲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其中有很多合理的有价值的思想。但是在“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上,有的哲学家把“行”等同于“知”,并且用“知”去说明“行”。

例如王守仁,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答友人问》),“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

这种观点完全颠倒了“知”和“行”的正确关系,是一种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近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他把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称作“自我”与“非我”的关系,认为“自我”产生并决定“非我”,把实践看作是 “自我”产生“非我”的行动。这同样是把客观的实践消融于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则看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把实践看作是达到真理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他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由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应该肯定,这里确实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思想。

但是,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整个世界的创造主。所以他所讲的实践只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仍然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实用主义哲学也讲实践、讲行动。

例如实用主义者杜威,他的实践概念与其经验概念是一致的。他不把经验看作是静止的、现有的东西,而把它看作一个不断伸向未来的、能动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宣称,经验就是生活、行动、实践。

他却否定按照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从事实践,而把实践归结为生物有机体的人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即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一定反应以适应环境。他认为这种刺激一反应的过程就是实践。

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人类实践的社会性,把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相提并论,否定了人类实践的真实意义,因此,他的所谓实践的能动性、创造性,也成为纯粹的空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毫无共同之处。

2)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科学实验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及其对于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作用,曾经受到当时的某些唯物主义哲学家的重视。例如: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就曾十分重视实验技术操作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有许多科学原理是蕴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的,这些操作方法是科学知识的可贵源泉,因为它们可以迫使自然界向人们暴露其隐蔽的方面。

一切比较真实的对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英〕培根:《新工具》(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第662-663页,1987.1)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认为,观察、思考和实验是我们认识自然的三种方法,并特别强调实验是检验推理和猜测的办法。

他说:“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他还认为,猜测若是正确的,愈实验,就愈证实;人们要获得新的认识,就应该“有意用一些最奇怪的试验来挑逗自然”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常常提到实践,而且还强调过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能够解决。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旧唯物主义者的实践观呢?应当看到,他们肯定了科学实验在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的重要作用,例如培根和狄德罗,这无疑是合理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 “他们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他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历史领域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结果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和主要缺点所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前哲学关于实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认为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实践。下面是经典作家的论述。

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列宁说,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毛泽东则进一步把实践简要地规定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所有这些,都是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对实践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强调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正是实践的本质所在。

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实践既是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分化对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和途径。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根本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匿名回答于2021-08-13 04:34:31



摘要实践不一定会将认识转化为客观事实。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匿名回答于2021-08-13 06:11:5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