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儒家与道家在处世态度和思想观点上有什么不同?

儒家和道家是两个风格迥异的流派,但追溯渊源,也有不少相同点。

从起源上来看,先秦诸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天道。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人人都在谈论天道,用天道来指导人事,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诸子百家中其中尤以老庄为甚,以至于将道作为宗派的名称。孔子也谈论天道,具体什么时候呢?我猜应该是五十岁左右,儒家所有经典中,只有周易才是论述天道的作品,而孔子也说,五十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既然孔子五十岁才能读懂周易,那么说明,天道是孔子晚年的境界,这也与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契合。但是儒道两家同是追求天道,却得到不同的地道和人道,也就是应用之法不同。俗话说,大道殊途同归,儒道两家的最高境界或许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都是天道的表现形式。

其后,先秦诸子之后,儒道却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孔子述而不作,真正传承下的天道见解并不多,而解读周易的十翼也显得颇为高深,导致天道之学与人道(仁义礼智信)的断层,没有天道的支撑,儒家反而变成了彻底的行为之学,而后世的朱熹,王阳明想从格物致知上重新解读儒家,也变得不伦不类,所以说儒家的天道传承几乎断绝,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可以看看93年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大部分人估计都无法理解,而这才仅仅是地道的范畴。后世的周易解说是否符合现孔子的思想,几乎不可而知,毕竟孔子的仁义之道就是来自《周易》,所以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徳义耳也”。



现存的儒家是一个不完整的传承,贴近行为之学,而道家更接近天道,两者都是极为优秀的学派,儒家少天道范畴,道家少行为之学,故而后世两千年相爱相杀,以至于很多大儒都是以道为体,以儒为用,可以看作是儒道融合的典范。



当然,儒道的不同点也非常多,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两个方向,两种演进方式,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在社会政治方面,儒家构建了极为强大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规范人们言行。当然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一些偏见,儒家也出现了被极度歪曲的现象,然后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东亚文明在20世纪经济上所爆发的强大生命力,东亚四小龙的成就我们已经看到。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正面看待,而不是动辄封建社会礼仪束缚。这也是近代百年内的倒孔运动的后遗症。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拥有开阔的胸襟和超越前人的雄心,而不应该一遍沉浸在先贤的光辉里,另一边却在辱骂唾弃,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我是阿坤,一个二十年的国学爱好者,如果喜欢国学,请关注我,我会继续贡献很多的国学知识!

匿名回答于2019-07-15 01:30:31


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儒道两家鼻祖,处世态度是绝然不同的。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呼呼恢复礼乐制度。老子则采取消极避世态度,隐居去了。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两家还是有相同之处,孔子主张退回到西周礼乐社会,老子主张退回到结绳用之的原始社会,五十步与一百步,都是后退。

匿名回答于2019-07-15 05:13:59


孔子带领七十二贤士而创儒家,其思想核心为仁义礼智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这是孔子所说也是孔子所做,然而人人不可能都为圣人,圣人只有孔子一人,虽然儒家思想最后被传承了两千多年,但是真正做到儒家思想核心的唯有孔子一人。所以万世师表只孔子一人尔。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其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这与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反,不能得到当时各国统治者的认可,但他的思想与智慧却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曾经都向他求教。后来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败,老子于是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云游,函谷关守尹喜未能留下老子,但却留下了老子的著作《道德经》,道德五千言从此成为了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三部著作之一。

儒家是入世的态度,讲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是以世人的理想为理想,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儒家的礼是礼貌礼仪,也是一种规范,对个人的规范,对社会的规范,对国家管理者的规范。而道家则认为“道可道,非常道!”,人要遵循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如水一般,虽柔弱但可水滴石穿,虽温润如玉却可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儒家的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爱、爱人,而道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与万物和谐,这是它们思想的不同,但要说哪个更好,这是没有定论的,因为某个时候你会觉得儒家的好,有时候你会觉得道家的好,对于儒道两家的思想我们可以分状况运用,不必去分辨它的好与坏。





匿名回答于2019-07-15 17:40:4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