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我们怎样来观察和区别的?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性质、还有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相关的。

溶解性是指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被溶解的程度。发生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他物的液体(一般过量)叫溶剂,或称分散媒,生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我们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

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

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

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

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匿名回答于2019-08-14 21:58:1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