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什么?

仁之端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是指一种与生俱来的怜恤他人的情感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

匿名回答于2021-09-24 19:41:53


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也,弗思矣.”(《孟子·告子上》)

意思是说人的性情确实是天生就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这种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这些表现为仁义礼智四端,他们都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人本身所固有的,至于有人会变得不善,则不是天性的过错,而是环境的影响.

匿名回答于2021-09-24 19:45:23


恻,从心,则声,本义是指悲痛。《说文》中释道:“恻,痛也。”《广雅》中言:“恻,悲也。” 隐,蔽也。(《说文》)《尔雅》中也一样,“隐,微也。” 因此从字面上看来,恻隐之心就是指一种隐微于人之内心的悲痛的心情。孟子的恻隐之心是指一种与生俱来的怜恤他人的情感。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见到弱者有难而内心隐约升起的同情、怵然、悲悯之心,并且这种心是人人皆有的,这里的“今人”代指了当下所有人。

匿名回答于2021-09-24 19:49:5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