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是我们的祖宗们在饱经沧桑后提练出来的人生哲理。
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夫子原意是指求学的两个阶段:三十岁能独立思考,四十岁不受迷惑。后人延伸了两词的涵义,已不再局限于求学本身,对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指导作用。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你摆脱了父母的荫庇,独立的依靠自己的本领生存发展,你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达到了巅峰,但同时面临着千奇百怪的选择,前途都是不可知、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让人迷茫,让人恐慌(就是惑)。你在三十岁阶段的选择将决定了你后半生。
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茫是因为你三十岁阶段已经把你的基础打好了,你可能已经生儿育女了,你的身体状态也下滑了,后面的人生将沿着你固有的轨道前进。你已经没多少选择,你的前景不再迷茫,即使有迷茫,你也懒得去想了——你要说你成熟,不再幼稚了,也是可以的;等到五十岁(半百)时,你也知道天命之所在了。

人生如同发条青蛙,二十岁时你在学习,学上发条的技能;三十岁时你给自己上发条,你的力度和强度将决定着你后面的轨迹;四十岁时,你沿着设计好的轨迹一直跳,你跳跃的力度越来越慢;到五十岁时,你跳跃的力度已经非常迟缓了,最终走向发条的终结。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18:06:0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