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名人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有哪些?

白圭: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运谋,孙子,吴起之用兵

尉缭子:有提三万之众天下莫当者武子也!

韩非: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司马迁: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韩信:兵法不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

曹操: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太宗: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李靖:孙子之法,万代不刊

刘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杜佑: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

杜牧: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勘其事迹,皆与武书一一相抵,犹印圈模刻!

苏轼: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

陈直中: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而知兵未有过孙子者!

戚继光: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

匿名回答于2019-07-07 08:33:24


孙子兵法之定谋设计,力求先计而后战

    孙子所提出的“多算胜,少算不胜”思想的核心就是计要先谋、虑要早决,就是要打“算定战”,而不能打“舍命战”和“糊涂战”。现代军事斗争中,运用孙子“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尤其应将定谋设计、先计后战、不战而屈敌之兵,作为现代军事斗争指导的追求点。只有以谋为本,才能在现代军事斗争中从容应对、进退有度。

    定谋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定谋要有依据,要紧紧抓住现代军事斗争全局性的问题,视远虑大,由因求情,使所定之谋能够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天地万物而生,因法而生;二是设计要万全周密,且关照军事斗争的全过程,要有多手准备,多套计划和方案,将战争胜败、得失、顺逆、优劣、强弱、进退、攻守等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细微,真正做到算无遗策、计无漏计;三是要“任天下之智力”,广纳博采一切有利于军事斗争的建议,使所定之谋和所设之计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孙子兵法之知彼知己,力求知敌势、熟己情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提出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军事原则,这一原则作为实现“先胜而后求战”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指导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军事斗争都有着真理性的主导作用。

    军事斗争中,最细致的工作莫过于对敌政、经、军、地情和人气的掌握和了解,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措施手段,全方位地认知敌情、摸透敌情。通过深入分析,争取做到见敌阴阳知其心,见敌内外知其意,见敌疏亲知其情,以便为定谋决策、先胜后战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现代军事斗争,一切情况均处在不断流动和高速变化发展之中,这决定了知彼的不完全性,即我们不可能对敌情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入认识,能做到的只有知敌情之大略。因此,应将重点放在那些最具动态影响力和制约力的敌情上,如:敌人兵力的调动、部署和使用情况,作战进攻和防御部署,敌人武器装备的数量及技战术特点,敌反制的手段和措施情况,以及敌作战企图和谋划训练情况等。要沿着敌我对抗方向的主要矛盾去摸情况。要围绕着孙子所提出的“五事”、“七计”进行反复衡量、对比和研究,从而增大知己知彼的客观性和透彻性。

   孙子兵法之伐谋伐交,力求攻敌心、绝敌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对实现先胜而后战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古代相比,现代军事斗争所发生的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首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战争所受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其次,竞争重点和观念的转移使各国把战略眼光不约而同地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再次,战争的成本提高,即使是一场局部战争,也会使交战国经济遭受重创、不堪重负。这些变化决定了现代军事斗争中智战的地位在上升,而力战的地位在下降,也可以说现代战争的制胜之道不在于伐兵,关键是伐谋和伐交。因此,伐谋伐交作为现代军事斗争的着力点,理所当然地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必然选择。

    伐交,重点应在有效防止强敌介入上下功夫,通过增加接触、利益让步、经贸优先、建立信任机制、增加军事往来和透明度等,必要时也可利用友好国家对敌国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牵制,想方设法使强敌保持中立。伐谋伐交,核心的问题就是破敌人的谋略链和关系链,从而使外交谋略在现代军事斗争中得以更好地贯彻和应用。

   孙子兵法之威慑造势,力求以威慑敌、以势迫敌

    威慑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运用。如《孙子》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威加于敌”等思想,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威慑可以遏敌、抑战、屈人、制胜的基本思想。

    在现代军事斗争中,威慑造势是一种重要的斗争形式。简单而言就是选择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的军事斗争对象,打击敌心理防线的脆弱处,以达成一定政治目的军事行动。从历史经验以及现实情况看,威慑造势是一种理想的遏敌和制敌之道。

    对敌实施威慑,必须充分运用现有或将有的多种威慑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威慑手段,影响于敌,加慑于敌。要进行威慑,关键在于造势,就是在一定的实力基础上,敢于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条件,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态势,使敌在相形之下望而生畏。要实现理想的军事威慑造势,一是要把握威慑的对象和重点,既要有对直接之敌的威慑,也要有对间接之敌的威慑或强敌的威慑,要始终针对敌方的领导层和决策层进行威慑,使之在他们的脑海中发挥作用,产生震慑效力。二是要遵循一定的威慑造势的思路和原则,体现出威慑造势的持续性、层次性、灵活性、可控性和效益性。三是奇正威慑,多角度造势,应将软威慑与硬威慑、静威慑与动威慑、直接威慑与间接威慑、独立威慑与多重威慑、定向威慑与辐射威慑、对上威慑与对下威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要摸清敌人的威慑系数,即弄清敌在什么时机、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态反应,掌握这一点,对进行合理威慑调控将非常有益。五是要适时地进行威慑效应评估。

   孙子兵法之准备战争,力求兵精器利

    中国古代军事家历来重视战备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如“备者,国之重也”,“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等思想,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战争准备程度与国家安危的正向关系。在现代军事斗争中,战争准备既是为了应对有可能突如其来的战争困扰,化解因战争带来的各类风险和危机,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威慑资源对战争进行有效遏止。因此,战争准备在现代军事斗争中的双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依据“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应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斗争的心理准备,通过普遍深入的国防教育和战争教育,坚定打赢的信念与决心,凝聚人心士气,从心理上和意志上压倒敌人。二是做好斗争的手段准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敌无我有、敌有我优,能够有效地克敌、制敌、灭敌的杀手锏武器,从武器的数量、质量和精度上满足不同条件下军事斗争的需要。三是做好斗争的战场准备,采取军民结合、军地结合、新旧结合的方法,构建起点位多、机动性强、隐蔽度高、功能齐全的作战阵地。四是做好斗争的动员准备,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快速动员体系,积极发展预备役力量和民兵武装力量,提高预备役兵员和民兵人员快速征召和补充能力。五是做好斗争的理论准备,加大作战理论研究的组织力和创造力,在认真剖析敌情我情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作战对手情况和战时的复杂情况,制定出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孙子提出的“先胜而后求战”思想是诸多战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谋法、战法、意志和艺术的结晶,他所揭示出的备战律、正战律、谋战律和胜战律,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都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世纪初叶将“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运用于现代军事斗争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为可行的,理应成为现代军事斗争的重要战略指导。面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多重威胁,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期盼稳定、渴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唯有凭借自身诸多“先胜而后求战”的有利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筹划和发挥,才有能力、有办法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军事斗争中保持正义、立于主动。   

匿名回答于2019-07-07 21:58:3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