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原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01:54:13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出自宋 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01:58:37


出处: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下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解释:

青山挡不住滚滚的江水,毕竟还要继续东流。比喻怀念祖国,收复失地的心情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表达诗人强烈的收复失地的愿望和愿望得不到实现的失落感。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2:14:04


诗句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意思是青山怎么也遮不住东去的江水,夕阳西下正是满怀愁绪,只听见深山处的鹧鸪鸣叫声。这首诗前两句表达的是作者收复失地的心愿和决心,后两句表达愿望不得实现的失落心情。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03:30:58


1.作品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作品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匿名回答于2021-08-31 23:17:3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全词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作者不能驱敌救国、收复中原的抑郁和苦闷。

匿名回答于2021-09-01 01:24:2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