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一)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


(二)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应代表所在城市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区域总体平均值。区域总体平均值可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2千米×2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其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平均值与该估计值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


(三)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2千米×2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区域总体平均值计算出30、50、80和90百分位数的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的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计算出的30、50、80和90百分位数与这些估计值比较时,各百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


(四)各城市区域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设置数量应符合附件二的要求。


(五)根据附件二,按城市人口和按建成区面积确定的最少点位数不同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六)对于必测项目中存在年平均浓度连续3年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0%以上的城市区域,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最少数量应为附件二规定数量的1.5倍以上。

匿名回答于2024-06-11 07:04:25


这个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对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技术要求、仪器设备、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文件。

以下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1.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气象参数监测、颗粒物监测、气体污染物监测等。


2. 监测频次:根据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间隔。


3. 监测仪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监测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6. 数据共享和公开:将监测数据共享给公众和相关部门,促进信息公开和数据交流,提高大气污染监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需要注意的是,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污染物排放的情况。

匿名回答于2024-06-07 05:30:2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