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明清时期的鼓词特征?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适合市民生活的说唱艺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种类之多,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较有影响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鼓词——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鼓词的演出形式是表演者边演唱边击鼓板,伴奏用大三弦,其前身是宋、元鼓子词、词话。鼓词的唱词以七字句为主,辅以十字句,念白用诗词格式,不论说或唱都很注重吐字行腔。常表演篇幅较大的历史故事,比如现存最早的鼓词传本是明代后期刊印的《大 唐秦王词话》、《杨家将》、《忠义水浒传》、《封神演义》。

子弟书——“子弟书”是从鼓词派生出来的,大约兴起于清 乾隆、嘉庆年间清闲的八旗子弟中。一些文人作家的创作促进了它的发展,并有西韵和东韵之分。代表作有:罗松窗的《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韩小窗的《露泪缘》、《长坂坡》;石玉昆 的《三侠五义》等。因子弟书的词语过于雅驯,音乐沉于和缓,流行的范围极窄,故不到百年就衰亡了。 大鼓——清代中叶在山东、河北一带兴起了一种被称为大鼓的说唱形式,至清末,在全国各地逐渐发展至十余种。西河大鼓是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的,道光、咸丰年间流行在 河北一带。艺人马三峰在对大鼓进行改革时,把戏曲、民歌中的 腔调和板式融进大鼓的唱腔中。伴奏乐器由小三弦改为大三弦,用铁片代替木板,使西河大鼓日益走向成熟,并对其他鼓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梨花大鼓流行于山东城乡,又名“山东大鼓”,演唱者的伴奏乐器除鼓之外,另用两枚犁铧的碎片击拍,梨花是犁铧的转音。梨花大鼓的著名艺人有:“北口”流派的创始人郝老凤,其风格浑厚质朴,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南口”流派的创始人王小玉,其风格刚健、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书相结合,汲取京剧、梆子腔等发展而成。由于它在演唱上以京 音代替方言,并借鉴和吸收京剧及其他剧种的唱腔,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曲调流 畅,跌宕起伏,字正腔圆是京韵大鼓的突出风格。著名艺人是刘宝全,他对发展、丰富京韵大鼓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弹词——明、清中叶流行于我国南方几省的一种说唱形式,来 源于宋代“陶真”。现知最早的弹词本是元末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此时还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弹词艺术家,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并称陈调、俞调、马调三调,陈调苍凉豪放、俞调委婉动 人、马调雄健质朴,他们对弹词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清时期的说唱除以上几类外,还有“道情”、“琴书”等 种类。

匿名回答于2021-01-04 08:36:23


清时,鼓词作为一种说唱艺术行书,主要流行于北方,比如北京、河北、河南等地,这些地区成为鼓词的重心,南方则以温州鼓词为代表。但是鼓词并非起源于清代,应追溯到更早时期。不过作为一类通俗艺术,鼓词受到当时正统派文人的轻视,因而在后者主导的史籍记载中几乎见不到鼓词的相关记载,鼓词具体起源时间也成为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匿名回答于2021-01-04 08:36:49


相关知识问答